球看多了,心里面会憋些想法,学着写出来可能会好一些。: )
说一下98年的总决赛的最后时刻,mj在跳投前做的一件事情。抢断马龙。
当时的背景大概是这样的,两队杀的难分难解,斯托克顿在交球给内线后,从强侧拉开到弱侧45度,接内线的分球,出手三分命中。规规矩矩的要位,吊球,拉开,吸引包夹,传球给刚刚拉开现在因为包夹而空出的队友,张手三分命中。这一套走位马刺也一直在用。
jazz领先三分。还有38秒的样子。怎么办?
mj强攻突破内线上篮得两分,还是落后一分,没有球权。mj回防的这几秒种在想什么?jazz又一次按照固有的战术来调球给内线。有一个人过来给马龙挡一下。恩,这个动作跟Oberto很像。马龙又一次接到球,护球,这个动作他已经做过很多次了。
mj过去拍掉了马龙手上的球。
奇怪,mj貌似整场球都没有做过这个断球的举动。后来听说,mj喜欢打牌。呵呵,原来如此。原来mj是在赌博。他把马龙护球这一刹那的弱点。作为一次赌博,一直留了下来。马龙在整个系列赛,这样接球的机会是很多的。这个是jazz战术的一部分。换个角度来讲,也就是mj在任何他想断球的时候,都可以去断马龙的球。
mj这个家伙一直在忍着,直到最后的时候,才走过去拍掉那个球。
TNT
2
这个镜头我看了很多遍,在篮下做挡的是仅6尺3的Jeff Hornacek,后卫给内线设墙这种颠倒式的挡拆,爵士队常用的战术,可以让自己的前场球员直接持球面对对方矮小的后卫而无需拆开后分球,但过程中爵士队瘦小的后卫就会直接遭遇对方内线的挤压甚至撞击。所以这是我对Sloan的球队长期报以敬意的原因。
就这个球而言,挡拆后原本绕前防Malone的Rodman直接被挤到失位,甚至不在Malone的正后方,火星球员Stockton的传球又恰到时机,如果Malone持球后立刻右后转上篮便甩开了大虫,MJ没有协防到位的话,分差就直接是3分。
但考虑到各有一波进攻机会,自己领先1分,Malone估计是要求稳,接球在低位做背身的动作,一边消耗时间一面寻找机会(造犯规或吸引包夹)。转折点的出现在于MJ的反应,这个球设计剧本的可能性不大,差不多Malone接到球还没做出保护动作就被下手了,当时的场景是Malone被盗瞬间身体正面还朝着公牛板凳席,而不是常见的面篮或背篮方向。
MJ确实喜欢打牌,但这个背后的深层意义就是赌博,他似乎深陷于那种胜利带来的感觉,在任何领域,所以也造就了他超级好胜的个性。
回转来说,这个球还是越快下手越好,不然等Malone站定呈攻击姿态再去试图抄截,以Malone的反应找到篮下空出的Hornacek不是难事。
在篮下做挡的是仅6尺3的Jeff Hornacek,后卫给内线设墙这种颠倒式的挡拆,爵士队常用的战术,可以让自己的前场球员直接持球面对对方矮小的后卫而无需拆开后分球
挡拆后原本绕前防Malone的Rodman直接被挤到失位,甚至不在Malone的正后方
我也这么认为。 Ginobili或者(Finley)也会去给TD做这种掩护。这样TD接球就会容易些了。
另外,有掩护的地方就会有机会进攻。防守人换防一旦没有沟通好,做掩护的两个人就会有一个人是空位一打零,考验持球人tp视野的时候就到了。呵呵。
我极喜欢掩护而延伸出的战术,这也是喜欢TP和TD的组合的一个原因
抢断就是赌博,时机,当然出其不意最好。我自己总结的原则,就是使对手和你对球的控制力均等的时候,你再去抢,起码机会一半一半,这就需要一定的判断力了。
——对于传给内线球员的球来说,当然是在他刚刚接球的时候抢最好,在他接球前的一瞬间,用绕前,或者协防来破坏他的球。Malone被MJ抢应该就属于这种情况。这样也符合“对球的控制力均等”的原则。
——另外,当传球者受压迫的时候,最容易抢断,因为他传球的角度受限,很容易被判断。马刺在底角设置双人的陷阱防守后,持球进攻者(比如AI)就容易失误,所以有些抢断是团队活儿,一些球队设置的半/全场紧逼,就是通过双人或多人的包夹,让第三人去断传球路线,美国国家队基本靠这个过活。
——还要有观察力,一般运球的球员都有保护球的动作,即将用身体将防守者挡开。这时,在他变向,或者疏忽等时候,一些防守意识强的球员(比如Pippen、Payton)就可以去捞球了。
——所以好的抢断者一定有几个要点:
1.超强的专注力,像“手套”Payton那样,似乎要把球盯到自己怀里一样,甚至要有一股偏执狂的态度
2.对于时机的判断力,和篮板一样,不是单单个子高就可以,抢断也不是手臂长就可以,需要的是timing,这是一种感觉,类似于音乐的打拍子…
3.下手的频率,也就是quick值,你看Pippen,Artest那样敏捷的家伙,很容易掏掉对手的球
4.身体条件,胳膊长是最最好的优势。
抢断就是赌博,时机,当然出其不意最好。
恩,有这样的可能:为了这个‘出其不意’,mj忍了在一个系列赛的99%的时间都没有去拍掉这个球。那样会打草惊蛇。赌博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也就在这里了。比如你忍了99%的时间,到最后,malone不那么接球了,白等了!!
这个东西可以衍生出去,把‘拍马龙球’当作一次‘攻击弱点’。 说到这里,忍不住要炫耀一下,嘿嘿,也算经验交流(严肃状)。
上次跟大叔们打比赛的时候,对方有一个‘王牌’三分很准,但是他的确有一个‘拍马龙球’一样的可以被攻击的弱点:体前变相离开身体太远。打球多的朋友看到这里要笑了。这意味着防守的时候,把手低放到下面,他体前变相的时候80%是会被抄截。(大概因为对方职业的缘故,街场打的不多,所以一直没人提醒过他)然后我就等到比赛快结束的时候,把手搁那了。最后两分钟,他一次运球被挡了下进攻受阻;一次直接截到他的腿上出界。后来打平了。(得意的笑)
madong说的这个有点《赌神》的剧情…
我觉得倒不是MJ刻意的一直忍住了没去抢断,而是常规的比赛中,抢断的确风险太大,并不是常规的防守战术。抢100次球,可能会失误80-90次,被对手以多打少什么的,当然像你说的,对手也会适应你的防守,也有这个因素。
NBA比赛的级别,就像高手在博弈,这些靠别人失误得来的“钱”,是不可靠的,比如某支球队喜欢断球,固然他们的精彩扣篮集锦可能会多一些,但是在这背后他们的失分也会很多。NBA有个防守概念就是“不轻易下手”,而是用脚步去防守,不然吃亏很大的。
我们打球好像因为对手之间的水平差距有时会比较大,所以经常有一个抢断达人、封盖达人、三分达人什么的,其实这些都是假象,事实是实力悬殊的原因。
所以我的观点是:抢断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它是利用对手的疏忽得来的东西。
madong说的这个有点《赌神》的剧情…
其实,这个赌中的概率相当的大。在关键的时候,人总是会找他最熟悉的得分点,或者得分手段。如果他的得分手段有漏洞,那么,呵呵。
恩,我同意,不能把这个当成常规的选择。哎,有机会见到mj的话,一定要问问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