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数据简析

下面是从一些网站上的数据的总结,和一些简析。

[出手分布情况]

三分球:占出手的25%(第6),命中率为39.9%(第5)

两分球:占出手的48%(第3),命中率为40.9%(第7)

内线:占出手的26%(第28),命中率为61%(第9)

分析——三分居联盟领先水平,要感谢Mason(51.2%)甚至是Bonner(47.4%),而Finley(34.4%),Bowen(37.5%),Udoka(30.3%)也没有想象中的差。

两分球要归功于Duncan和受伤前的Parker,目前我们的内线得分比例在全联盟倒数第3,而命中率为前9,很不健康。有人可能说Parker回来后化学反应有些不好,但是没有Parker在禁区得分(尤其是快攻得分)为Duncan减压的话,球队的内线出手就更不健康,另外马刺的两个大个子Oberto和Thomas也没能在进攻端帮上什么忙,对他们的期待,若能有微弱的增长就很满足了,Mahinmi的回归能不能有所帮助,我有一点点的期待。

内线出手比例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快攻机会少,这点也属于Parker和Manu的职责,二位加速恢复吧。

除了以上这些,交易(比如将在外线得分的Bonner换来内线得分手)也是一个选择。

[位置得分与对位情况]

PG:联盟得分第1,助攻第13,与对手位置的per值差联盟第2

SG:联盟得分第22,命中率第18,与对手位置的per值差联盟第24

SF:联盟得分第30,命中率第25,与对手位置的per值差联盟第30

PF:联盟得分第19,篮板第7,与对手位置的per值差联盟第12

C:联盟得分第10,篮板第27,与对手位置的per值差联盟第13

注:per值即“效率值”,是由ESPN砖家Hollinger发明的,计算球员 每分钟贡献的一个数值。

分析——从数据上看马刺还是在依靠PG和内线(Duncan有时打C有时打PF)在得分,而防守上PG净胜最多,内线产出和对手的产出基本持平。这说明了我们薄弱的环节分别是:1、SG的防守,2、内线防守3、SF的得分。

在SG和SF的位置上,Bowen和Udoka没能给人带来惊喜,而指望Finley防守是不能保证的,Mason由于天赋也只能是一个平均防守者。能期待的,就是Bowen和Udoka的回归,至于Finley,希望他的得分能有微弱的增长,防守能有微弱的提高(态度很积极)。

内线的防守也是比较头疼的,比如对火箭时被Scola在球转到弱侧后吃Bonner的情况,这点上如何解决?除了交易,就等待Thomas或者Ian Mahinmi吧。

按每分钟贡献值来看,马刺前三位的仍是Duncan(26.47),Ginobili(23.47),以及Parker(29.61),而其他球员只有Bonner(16.71),Mason(14.91)和Finley(10.87),Popovich在与活塞的比赛中将以上per值最高的球员除Mason之外全排上先发,结果主力表现不理想,替补也打得很烂,这就说明了,效率高的球员组合在一起,并不一定就会有1+1=2式的产出。

如何让球员们继续高效?这是Pop在这一段时间内正努力摸索的(季前赛的工作…囧)。

[篮板情况]

防守篮板率:能够拿下77.9%的防守篮板,居联盟第一

进攻篮板率:能够拿下20.9%的进攻篮板,居联盟最后

分析——Duncan今年的篮板球做的不错,进攻篮板也有2.9个场均,但是马刺的内线和锋线给予进攻篮板的支持少,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像在出手比例上看到的,内线的出手比例少(联盟28),必然进攻篮板就少。所以问题的症结还是在内线的得分上。

防守篮板上,如我们所见,马刺球员集体篮板的意识很好,有人卡位有人抢,这点要继续保持。

没有运动力强的人帮老大抢前场板是个大问题!

今天邓肯真是高开低走啊,没看比赛,也不知什么原因

赞一个
LZ分析得很有道理

什么时候马刺能来个兰德里那样激情四射的人,我就开心啦

内线进攻不能没有parker,更需要一个肌肉内线,或者能来一个身体强悍的3号位,有背身的能力。厄。。。我在想

难道是棒子?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