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点看到马刺对太阳的延长战,所以对SuperManu的感官印象就仅仅汇聚在48分的抽象数据上。从没有刻意追求过Ginobili飚高分,但这一天真的来了,我也毫不惊讶,仅仅因为他是马刺的一员。
以这样的方式开始我对Manu Ginobili的印象似乎太不礼貌,但也许没有人比他更适合不循常理的入场介绍。
并不是一定要在48分以后才对Manu歌功颂德一番,其实拨去Tim Duncan魅力微子四处做布朗运动造成的干扰,理性而深入的球迷早可以发现多位马刺球员都是独当一面的才之大将。其中当然有Manu Ginobili的一份。所以48分是一个契机,而不是一个原因。
我跟Manu Ginobili并不熟,废话也不尽然,还是有人自认和他很熟,我不是。
马刺99年第一轮第29位选了Leon Smith——攻击欲望过剩的高中生——转手给了小牛,第二轮挑了某名字拗口的南美球员,总第57位……99年,和所有凡俗之人一样,那年整个夏天就像尾牙一样忙着回顾和庆祝,哪想的到将来那么远的事。对于57位陌生的菜鸟,没有兴趣也没有渠道了解。
后来全无音讯,据说99年那时他在欧洲也算不得超一流巨星(98年去的意大利),于是我为自己的寡闻找到一个理由。我也很庆幸自己不是马刺管理层的一员。现任总经理 R.C. Buford是马刺制服组里第一个亲眼看到Ginobili打球的,1997年 波多黎各 阿根廷22岁以下国家队的成员 19岁,“虽然不是队里的主要球员,但他的敬业态度和打球热情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别无二致”。99年马刺还握着个57位的选择权不知怎么用,Pop说:“在剩下的球员里看不出有我们球队特别需要的,那我们就选Ginobili吧,虽然我们也不知道他还有怎样的潜力和空间。”
一个月后,Pop去看Tim Duncan的奥运预选赛之旅,波多黎各……,他有了直接看到未来马刺球员打球的机会,这次,他明白自己拾到宝了。
两年以后,Ginobili以Manu速度在意大利,在欧洲,在国际篮坛大红大紫。
眼看就要写成纪传体编年史,于是刹车。Manu本人一定不喜欢平铺直叙的风格,他的特长是让两方的球迷和教练都发疯。他让国际赛场的观众如痴如醉,他被阿根廷民众视为英雄。也许身披5色冠军衫的他已经无需再证明太多给世人看,尽管FIBA和NBA越来越像两个不同的世界。但是高傲的山姆大哥们在每次失利后都喜欢不甘心地叫“我们还是最强的”,于是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在他们的地盘上证明世界的崛起。
我不知道其他的阿根廷球员是什么风格,但Manu狂放而精巧,怪异却极富浪漫气质的球风似乎第一次将一个民族的特性完美的融入篮球赛场。他大胆而频繁的穿裆球,冒险与预见并存的抄截,只有街头才用的假传球,都被归结为“不正规”三个字。但与其说是美国球员不适应Manu的风格,倒不如说是Manu恰恰踩中了内视的美国球员的七寸。
他是如此地敢于创新,以至于让人认定他一定厌烦做同一件事情两次,除了追求胜利。事实上他之所以如此多变就是为了胜利,当战况紧急,当所有人小心翼翼到缩手时,他仍旧喜欢用自己的出人意表的方式寻找胜利的曙光。这个时候他可能是坚定的突破者,可能是魔术强生式的做球者,还可能是突放冷弹的长枪手。总之他的法宝就是用别人不敢用想别人不敢想。如果你是马刺的对手,最后时刻对方有Manu Ginobili在场,那就不用费心猜Pop用什么战术了,顺其不自然好了。
马刺的队友都称呼Manu为Crazy Boy,但那仅限于场内。场下他也是宁静分子。“我不是聚会男,我是上网男。我喜欢在家里倒一杯水后静静的上网。我在意大利和阿根廷有很多好朋友,上网可以很方便的和他们保持密切联系。我还喜欢看HBO台的电影(我也是==)”。
在国际赛场声名远播之后,Manu不光是阿国人的英雄,也是世界范围球迷的偶像。也许这时候街头球场的某个小孩会在突破前高呼一声Barkley式的“Ginobili”,然后毅然地杀入肉堆之中……
我不善于经营之道,也没有充分的想象力,深知意淫再多也无法撼动球员交易中的一个添头,所以我总是等着欢迎每一位加入马刺阵营的球员,希望他们是善良而敬业的。似乎有逆来顺受的味道,但Pop和RC几乎没有给我难堪的机会,反而送出了很多惊喜;Stephen Jackson也给足了我面子,还要感谢99年接收了Leon Smith的小牛。我只能感慨造物之神奇。所以当下一个得分上40的马刺球员出现时,我依旧不会有雀跃的冲动,因为我从未怀疑过任何一个马刺球员。也许很主观,但只要他是马刺球员,That’s why I love Sean Marks。
本来是说Manu的,但一个看似平常的体前变向,他已经消失于我们的视野,就像往常那样。所以我需要再次找寻和聚焦:1999年,贵为业内巨头的SI把马刺总第57位选中的阿根廷人定位于PF强力前锋。一个6尺6寸,能投3分,擅于妙传,长于突破,精于抄截的大前锋……也许,所有不可思议的神奇在最初时就已经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