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到TNT大侠简评了flash中所提到的战术,(https://chinaspurs.com/forum/showthread.php?t=968)觉得很有意思,也想说说我平时看球时对TD上提做挡以后战术的演化的一些认识,粗鄙之见,希望各位指点:
TD上提后,对方PF跟着TD上提到罚球线附近(TD做挡一般在罚球弧顶区),这时候又分两种情况:
1,距离TD约一臂半距离左右(防守球员一般会将手臂略微前升,一来是为了及时做动作,二来是为了判断自己的防守位置),(称为远离)这时候,TP沿三分线弧做横向移动,此时,防守TP的后卫PG被TD结结实实的挡住,至此做墙工作完毕。
TP形成突破后,由于PF距离TD较远,距离蓝框较近,因此由他直接去扑TP的突破路线,此时,TD转身,被TD挡住PG在TD身后,再想绕前可能性不大,TP传球给转身跟进的TD,这时,跑动中的TD持球直接进攻蓝框,过来补防的多半是被nest拉到一侧的C或者防守底角的SG或者SF,不管是谁,都是从两侧横向移动到禁区,与TD的正面移动相抗。根据阻挡的判罚原则,这种横移补位的结果通常是2+1。所以一般来说,见到对方大个(尤其是TD这种有吨位,速度也不慢的)占据突破有利位置直接冲向蓝框的时候,多半选择回避,这就形成了flash中演示的直捣黄龙。
但敌人显然知道TD这种大个冲起来进攻的巨大破坏力,所以在此之前,对方也会做相应的调整,最常见的就是防守底角的SF或者SG提前移动去卡TD转身以后的突破路线,而被TD挡住的PG则去补空出来底角,显然,弧顶的PG要去补底角,需要跑一大段距离,这时,相当于对方的PF,C,SG或者SF都被吸引到禁区附近或者TP突破的一侧,这一侧就剩下一个正在路途中跑得气喘吁吁的小个PG,底角就出现了周围两米没有防守的大空档,TP突破后底线横传(以下这个镜头大家不会陌生吧),Gino接到球,下蹲,瞄准~~唰~~三分。
又:由于对手的底角SF或SG是跑去卡TD的跑动路线而不是去直接补防TD站的那个位置(设想一下就知道,要去补防TD所在位置-弧顶,必须斜跑,如果TD此时启动,他就来不及在卡路线只能在身后追了,所以必然是不去理会TD站在弧顶而是移动到禁区前沿提前等着)这时候TD在弧顶就处于无人防守的情况,TP突破后向后分球,上演如下经典镜头,TD在弧顶接到球,掂一下,瞄准,唰~~~(心里纳闷:TNND罚球咋就不准呢?)--这就是最经典的挡拆了,所以说挡拆需要大个有中投能力,否则就光剩挡,没法拆了。hoho,题外话了。
2,为了不引起被拉空一侧的情况,对方PF采用紧贴TD的方法,距离TD半臂到一臂距离,此时该PF担任防止TD转身的任务,但由于被拉离禁区更远,再转身补防TP显然不太现实,因此防守TP突破的重任就落到了防守Nest的C身上,根据防守三秒以及nest的站位,对手C应该在稍微偏离禁区的一侧,与蓝框呈45度角附近的位置,TP绕过TD杀向禁区的时候,对手C需要半转身斜跑去补防,此时,如果该C属于粗笨转身速度慢的类型,TP一个大步冲过去,直捣黄龙,对方PF由于紧贴TD来不及回防,就是TP在马刺屡屡上演突破直杀蓝框的重要原因。如果对方C速度还算不错,那么原来防守nest的人被吸引到禁区,露出了无人防守的nest,只好另外一个底角的SF去补nest,TP分球两个选择,1,给nest在对手跑得跌跌撞撞的SF头上中投,2,给底角无人防守的鲍大叔练习三分。
所以在马刺的投手,只要老实在两个底角呆着,就有无数的open-shot的机会。
露出两个底角或者露出自己弧顶的空档,以及鸗P的速度直接进攻,就是TD上提后带来的主要效果,由于敌人坚持不让TD在篮下进攻,所以直捣黄龙上演比较少,但与TNT看法不同,不是对方PG跑得比TD快,而是扯动了对方底角防守人员跑动去卡位。但因此也在两个底角造出了大量的空档。利用TD的牵制,让对方的防守人员疲于奔命,造成防守阵型不稳,甚至混乱,这是马刺这赛季重点使用的方案,其比例超过了给TD创造单打机会的战术方案,这也是因为敌人坚持不让TD单打,坚决把TD包成叮当堡的策略影响所致。
还有TD在低位策应,开后门,Gino的突破,全场开放式进攻等等,待我有时间了再好好研究录像,然后继续发表一孔之见。还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