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篮球先锋报]2005马刺年

2005马刺年
(《篮球先锋报》2005年第1期总第25期第08-09版)

毁掉一整年的努力需要多少时间?圣安东尼奥人会告诉你:0.4秒!
如果不是费舍尔那0.4秒的一投,2004年西部半决赛湖人与马刺谁输谁赢还不一定,那么西部由谁打进总决赛也不一定,2004年NBA总冠军最后还会不会是活塞就更不一定。
然而这些都只是假设,事实上,2004年马刺队留下的最让人难忘的画面,还是费舍尔0.4秒投中后,从邓肯到鲍文,球场上那一张张愕然的脸。
最后假设一次:如果2004年的愕然换作卫冕成功的喜悦,那恐怕紧随2000至2002年的湖人之后NBA又有一个三连冠,又是一个“王朝”——因为从目前的迹象来看,2005年马刺不夺冠,将成为NBA最没有天理的事情之一。

内外均衡的梦幻队形
1999年马刺夺冠,“双塔”是他们的招牌;2003年马刺再夺冠,虽然“海军上将”大卫·罗宾逊老了,小帕克也起来了,但结局仍然是“双塔”夕阳无限好。而随着大卫·罗宾逊退役,帕克和吉诺比利在队中的戏份日益加重,马刺已经由内线主导型转变为内外均衡型。
内外均衡,以内为本。
邓肯仍然在打大前锋,马刺并没有放弃使用“双塔”。白人中锋涅斯特洛维奇没有大卫·罗宾逊的巨星素质,但他身上带着欧洲球员共有的扎实与朴素的球风,而且投篮手感不错,具有较强的进攻能力,是一个适合马刺和邓肯风格的中锋。
现在的马刺“双塔”或许没有“海军上将”在时那么吓唬人,但经过一个赛季的磨合,“双塔”仍然是内线防守和篮板的保证。本赛季到目前为止,马刺队平均每场只让对手得到85.1分,领先全联盟第2的活塞队4分之多;平均每场胜出对手多达12.2分,同样领衔全联盟;篮板球平均每场胜出对手4.0个,仅次于活塞队的4.4个。
内线是立队之本,外线是赢球的关键。
邓肯每场比赛得分和篮板“20+10”是稳定演出,执行力不会因为对手变换而有所降低,但外线的攻击力与伤害性才是马刺队的利刃。同时,外线打不打得开,直接决定着邓肯在禁区所面对的防守压力的大小,影响邓肯个人的进一步发挥和马刺的整体效率。
在大卫·罗宾逊淡出之后,马刺队的系统就以邓肯与帕克为轴心,本赛季还要再加上一个从替补席上破茧而出的吉诺比利。帕克和吉诺比利是马刺第二、第三号得分手,两人精于突破,中远投也都有一定水准,与邓肯打挡拆更是在危机中改变局势的法宝。
帕克与吉诺比利的问题在于稳定性。他们俩的外围投篮,手烫时挡也挡不住,但不准的时候就完全束手无策。上赛季西部半决赛打湖人,前两场赢球,功在帕克,后两场输球,过也在帕克,就是因为他外围投篮不过硬,状态起伏太大,湖人一收缩就把他的突破守死了。
今年暑假马刺队用4年2100万签下白人射手布伦特·巴里,正好补帕克与吉诺比利之所短,投篮准,心理成熟,是马刺新夺冠之路上欠缺的最后一个稳定因素,更是季后赛避免起伏的镇定剂。
无论如何争夺总冠军是NBA的游戏规则,纸上谈兵地讲,马刺队这个赛季真的没有理由输球。而在某种程度上,内外均衡的马刺队就是NBA各队队形的理想组合。

Team Duncan不好看?
马刺不是一支很受欢迎的球队,他们就是拿了总冠军人气也不高,理由很简单——“不好看!”
本赛季刚开始时,ESPN头条曾借邓肯的名字“Tim Duncan”谐音,以“Team Duncan(邓肯之队)”为标题描述马刺,以示邓肯在马刺队中的地位。马刺打球“不好看”,邓肯要负很大责任。
邓肯从来不是那种激情型的球星。两三个赛季前,有一次马刺迎战森林狼,比赛中“狼王”加内特与邓肯产生了摩擦,加内特张嘴大声冲邓肯吼叫,几乎把脸贴到了邓肯脸上,邓肯却只是喃喃地回了几句嘴,外表上看起来显得有些窝囊——这样的巨星,确实少了几分乔丹那样舍我其谁的霸气。
但是,邓肯的木讷与沉稳是他自己的风格,也是一种优点。他有个绰号叫“Big Fundamental(大基本功)”,很传神地表达了他的个性。邓肯在球场上用一种最“经济”的方式统治比赛,正如一个球评所说,他打球“已经过了那种让人眼睛一亮或者击节叫好的时期,进入求胜至上的阶段”,“以最审慎的打法产出最高效能,任何调整及动作都有目的,绝不浪费。”
邓肯与马刺队的组合,就跟乔丹之于公牛、加内特之于森林狼一样“神形合一”,邓肯给人的感觉就像马刺队的队服,没有花哨与哗众取宠,除了黑就是白,简单。邓肯还像独孤求败的玄铁重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不工”,所以不好看。主将如此,球队也如此。
与当今联盟其他一线巨星相比,在“让队友打得更好”这一点上,没有人比邓肯做得更出色。从2001-02赛季的帕克,到2002-03赛季的吉诺比利,再到本赛季的乌德里克,都不是排位靠前的天才型新秀,但他们新秀赛季在马刺都能挖掘潜力,打出高于自身的水准,这就是团队篮球的作用——在邓肯身边,他们打球更容易。今年夏天吉诺比利和帕克相继以不算太高的薪金标准与马刺队续约,不愿意离开邓肯也是原因之一。
邓肯作为轴心运转马刺队整个系统,从最基本的“Inside-Out(里—外)”和“Post up(开放式进攻)”战术中衍生出变化——邓肯在内线拿球,无人夹击就单打,有人夹击就分球给处于空位的队友——无私而合理,这就是团队篮球。
“我们习惯了在一起打球,”帕克说,“我已经在这支球队打了三四年,现在我们知道要做什么,我们知道波波维奇教练想要我们怎样防守,我们知道怎么打马刺篮球。”
帕克和吉诺比利为马刺的比赛增添了灵气,加强了观赏性,但一支内外均衡的球队打团队篮球,才是马刺最基本的比赛状态,其中自有篮球最本质的魅力,只看你怎么欣赏。

国际化风格冲击
波波维奇的2004年是灰暗的,他的马刺队成为湖人神奇逆转的配角,他担任助理教练的美国“梦六”又在雅典把美国篮球的尊严给输掉。不过波波维奇是个聪明人,他在奥运会上吃的亏,全都转化为NBA赛场上的“智”。
雅典之旅给波波维奇造成的冲击,可能超越了“梦六”丢金牌的失落。阿根廷战胜“梦六”的比赛一定让波波维奇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美国遭到的颠覆不是一次奥运会的胜败,更是一种理念上的冲击,一种国际篮球对美国篮球(NBA)的理念冲击。
本赛季波波维奇终于让吉诺比利从替补席上解放了出来,马刺成为NBA一支新的国际纵队,他们本赛季5名先发主力就来自5个不同的国家——邓肯虽然代表美国出征奥运,但他的名字就在NBA国际球员的名单当中,因为他本身是来自美属维尔京群岛;帕克来自法国;吉诺比利是阿根廷的篮球英雄;涅斯特洛维奇是斯洛文尼亚人;只有小前锋鲍文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
不仅是阵容上的变化,细心的人会发现,本赛季马刺的球风在不动摇根本的前提下,有了一些阿根廷队自由打法的影子——当然,那也许纯粹是吉诺比利带进来的,但吉诺比利越来越受重用,是不是也意味着波波维奇顽固思想的转变呢?
马刺的“国际纵队”如果在2005年如愿夺冠,2005就是对2004篮球世界诸多颠覆的继续。
期待马刺年!

很好
不过Big Fundamental似乎应该翻译成大基本定律

顶,真棒


期待梦想成真

这个外号应该是胖子取的,
顶!
我也觉得PAKER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他的中远距离投篮技术,这点他应该向BARRY学学,
GO SPURS GO!!

是啊
BARRY是值得期待的

村长同志一来,就烧了两把火,等待第三把中

篮球的意外性很多的

不好说.都很强

谢谢各位

谈不上烧火

呵呵

也没有什么刻意的“第三把”了

平时工作太忙
有想法时会多来这儿与大家交流的

读罢 签到

遂恭迎村长大驾~~~

“已经过了那种让人眼睛一亮或者击节叫好的时期,进入求胜至上的阶段”

就象黄易说的"技进乎道"的境界…

永远支持!!!~~~

TP的成长赶不上大家的期望。。。

最重要的是对不起他的薪水…相比MANU来说

等待马刺的夺冠

期待马刺夺冠!!
2003夺冠的景象记忆犹新!!
让我再重新体验一次~~那种超赞的感觉吧!!

打国王结束了
下一个?

2005年的总冠军一定是马刺的```!!!!!!

Team Duncan
Team Duncan

我相信 :slight_smile: